|
【浙江】闻长庆:上林湖窑系不单是 |
【zhejiang】2010-6-1发表: 闻长庆:上林湖窑系不单是 2006年上林湖越窑遗址作为中国古瓷窑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专业研究,热度更高,以此相对应,我市民营企业家闻长庆依托上林湖文化,把民间研究引向新高度,吸引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 闻长庆:上林湖窑系不单是2006年上林湖越窑遗址作为中国古瓷窑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专业研究,热度更高,以此相对应,我市民营企业家闻长庆依托上林湖文化,把民间研究引向新高度,吸引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及国内外文博家、专家、学者和收藏家的眼球。2007年、2008年两次举行了上林湖窑系传统发展学术研讨会,最近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新闻媒体也纷纷进行了采访报道。 最能体现闻长庆研究价值的是其创办的浙江省级古陶瓷博物馆和即将出版的《不该遗忘浙江制瓷史》一书。用古老的瓷片提取文化信息,在古陶瓷博物馆内,陈列着闻长庆十多年来收集的4—5吨跨越上下8000年的古陶瓷标本,涉及到瓷器、陶器品种和窑形等,分别达40多种和20多种。作为对这些古陶瓷片研究的文明成果,此书充满“历史上无记载,现代文博学家未涉足”的特色,填补了浙江古陶瓷制造史研究的空白。 与专家“熟读万卷书”研究相比,闻长庆“行走万里路”的民间研究更具独创性、实践性和说服力,他敢于打破常规,以开阔的视野,运用古瓷片解读历史,丰富了古陶瓷研究的内涵,不断探究中华古文明历史。 闻长庆是我市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代表,致力于制冷专业的研究和制冷产品的生产,曾获得25项国家专利。如今,为何弃商从文,致力于古陶瓷的研究?引领上林湖文化的民间研究,他有何新的突破?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目前还在哪些领域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宁波中立实业有限公司、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董事长闻长庆接受了采访。 问:隔行如隔山,专业制冷与古陶瓷研究风马牛不相及,你为何弃商从文,在古陶瓷领域不断探索实践?当前,此种研究有何新的机遇? 答:首先,我办实业为古陶瓷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每年研究所花的上百万元资金就来自于实业的积累,研究是赔本买卖,只有投入,没有经济效益产生,而社会价值不可用金钱衡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复原历史文化,弘扬古文明,以此来体现人生的价值,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文明。 开始我只是对陶器、瓷器以及字画收藏有兴趣,边办厂,边收藏,乐在其中。由收藏转向研究是近十年来的事情,以后,索性将企业交给儿女经营,自己一心用在古陶瓷研究上。 我认为,两者在专业钻研的精神上是相通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办实业和古陶瓷研究的比较中,我对古陶瓷研究更有兴趣,社会价值更大。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对弘扬中华文明有更大的意义。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之邦,而古陶瓷是中华灿烂文化重要之根之源之精髓,在对古陶瓷片的解读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专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的工艺技术,超前的国际贸易举措,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古陶瓷研究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是由于大规模的铁路、公路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旧城改造为主体的城市化快速推进引发的挖掘热,使大批埋藏在地下的文化碎片重见天日。还有大量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化宝藏回流集聚等等。 问:上林湖越窑遗址是慈溪的,也是中国和全人类的,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开端,正在走向世界。敢于与专业研究的权威叫板,你的民间研究如何运用碎瓷片标本进行大胆突破?对填补浙江制瓷史有何意义? 答:对一般专家认为的“上林湖窑系是青瓷”的理念有所突破拓展,我认为上林湖窑系是“母亲瓷”,是个兄弟姐妹都很多的“瓷大家族”,并不是青瓷独生子,还有黑瓷、青花瓷、官窑瓷等等都有烧制。上林湖窑系是我国历史上生产最早、延续传承发展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瓷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瓷窑。 从制瓷历史看,上林湖窑系经过商周战国原始瓷的生产,从汉至宋的发展,又从青釉色进化为秘色瓷为代表的精品,后又演变成汝窑、官窑、耀州窑、高丽瓷窑型、龙泉窑以及景德镇窑等多种窑系的发展地,前后经历3500年兴衰。中国五大瓷窑都源于上林湖窑系,并孕育其工艺技术之精华。杭州官窑也由上林湖直接传承而去,其“母亲”也在上林湖,在上林湖低岭头及开刀山官窑遗址收集到的官窑瓷片标本经高科技手段测定,是五代至北宋年限的,领先杭州南宋官窑数百年之久。 从文化内涵看,我在上林湖收集到的汉代窑具标本上就有道教、易经、八卦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铭文字,这是在汉代已有窑祭文化的信息,隐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 从经营管理理念和制作工艺技术看,正像现在的iso9000标识管理一样,我收集到从唐到五代的上林湖瓷片上有清晰的“寄烧坊”标本,表明当时已有明确分工,远远领先于西方。我从收集到的瓷片标本研究中发现,上林湖窑在晋代已有珍珠地工艺技术、唐代已有芒口工艺、汉代至北宋已有划刻印模工艺等多项最早的制瓷工艺技术,填补了中国制瓷史研究的空白。上林湖窑工匠发明的先进工艺技术,对宋代以后多窑系制瓷艺术的发展具有引领和传承作用,在唐朝时期,上林湖秘色瓷作为唯一的瓷器已成为进入宫廷受宠神器,其制作工艺技术达到无与伦比的精美。 以上林湖“母亲瓷窑”为引领,浙江是多种瓷器的首创地。“丝绸之路”应改为“瓷绸之路”较为正确,她源在勾章港。春秋战国时期的首航地,新的发现上林湖唐代墓志铭中记载有勾章乡鸣鹤府,遗憾的是现代人遗忘了勾章乡在慈溪,当时钱塘江流域在海外贸易中,瓷器在海外传播着文明和友谊,瓷器china因此而得名,慈溪出瓷器。 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最近,钱塘江流域的陶骨文、瓷骨文、甲骨文研究有何新的发现? 答:从上林湖窑系、杭州窑系到钱塘江流域的古陶瓷碎片,我的研究收集领域在拓宽、层次在加深,不断有新的发现。近年来,我收集到一批涉及到钱塘江流域有不同古陶瓷象形文字标本,近200个文字,上至7000年,下至1800年,与甲骨文等文字相对应,我把它们称作为陶骨文、瓷骨文。 解读这些标本,我有新的发现: 从历史渊源看,海外学者确认中华文明只有殷墟文化3500年,我的新发现表明,该流域早在7000年时的“河姆渡文化”、“田螺文化”、“童家文化”、“良渚文化”等多种象形文字,是一条传承有序的文化发展链,从陶骨瓷等载体上刻有的刻绘图象形文字中发现,她已发展繁衍形成鸟虫文字体、甲骨文字体、大篆文字体、越简文字体为当代人们确认的多种文字体,是汉字母字体,从钱塘江流域收集到上至7000年,下至1800年的实物标本为依据,并不是西方学者所说的中国文字是从希腊、埃及进入。钱江上流的浦江早在1万年已烧制出陶器,以告别了如狼如虎的饮食生活为鲜明特征,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文明的曙光从此开始,在河姆渡已有成熟的鸟虫文,或许还有比此更早的文字在此地区发现,所以有文字的草根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传承发展至今。 从建筑住房看,钱塘江流域的以木结构为特色的建筑设计全球独一无二。 从农耕文化到工业文明进程看,运用训象耕地培植稻谷、养桑蚕纺织、制衣冠造车舟、精细的雕刻为模具奠定基础等等,这些表明钱江流域在丝绸、纺织、陶瓷器、冶金、雕刻、模具制作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浙江制造史被赋予新的内涵,不但“瓷绸之路”面向全球,还有华夏名剑浙江造,青铜模具浙江造。 瓷砖相关 浙江网商银行浙江合大浙江正大装饰商城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浙江省浙江,本资讯的关键词:浙江 (【zhejiang】更新:2010/6/1 10:28:44)
|